
在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 論文截圖 攝
中新網上海1月29日電 (孫國根 陳靜)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29日獲悉,上海的臨床研究團隊開展了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并開展大規模篩查,結果顯示,2017-2021年,上海市有801831名新生兒接受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篩查率高達99.48%,3541人確診有先天性心臟病,其中752例危重癥先心病患兒及時接受了手術或介入治療,成功率達95%。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國英教授臨床研究團隊攜手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彭詠梅教授臨床研究團隊,利用上海市2017年-2021年的5年真實數據,在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
與篩查前相比,上海市5歲以下兒童先心病死因占比25.93%下降至16.61%。 黃國英教授臨床研究團隊供圖
黃國英教授對記者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有效減少心力衰竭、休克、酸中毒、缺氧性腦損傷和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并降低患者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黃國英教授臨床研究團隊創建了準確、簡便、無創傷、低成本的“新生兒先心病雙指標篩查方案”,在新生兒早期(出生后6~72小時)篩查急需干預的危重癥先心病;該團隊同時建立了篩查-干預體系,實現對先心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根據研究結果,與篩查前相比,上海市5歲以下兒童先心病死因占比從25.93%下降至16.61%;嬰兒死亡率也從4.58‰下降至2.30‰。這表明開展新生兒先心病篩查工作可改善嬰兒健康結局 。他們的研究成果為政府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據了解,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和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項目的資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