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夜色精品_亚洲经典在线观看_开心激情av_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大 - 婷婷五综合

育兒在線> 觀察> 瀏覽文章
國家衛生健康委:推進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服務
0 中國食品報 2024年12月25日

AF06CF60-8B78-42EC-82C5-4959E8922047.png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服務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旨在進一步加強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服務,提高服務可及性和規范性,提升兒童營養和健康狀況,降低貧血率、生長遲緩率,減少超重肥胖的發生,努力實現《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相關目標。

把握成長關鍵期,夯實營養健康基礎

研究顯示,嬰幼兒期(0—3歲)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腦和身體快速發育,良好的營養和科學的喂養是促進嬰幼兒體格生長、機體功能成熟及大腦功能形成的重要保障。在這一時期加強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指導養育人掌握營養喂養科學知識和技能,保障嬰幼兒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攝入,保障營養狀況良好,有利于預防和減少疾病,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為一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指南》指出,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營養喂養特點,在嬰幼兒滿1、3、6、8、12、18、24、30、36月齡時,共進行9次營養喂養評估。其中,滿6月齡前2次,分別在滿月和3月齡時;滿6月齡至滿24月齡5次,分別在6、8、12、18、24月齡時;24月齡至36月齡2次,分別在30、36月齡時。

此外,為提高目標人群覆蓋率,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應由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提供。這些機構至少需要配備1名接受過專業技術培訓并合格的保健人員,從事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服務。評估服務內容包括健康教育、喂養行為評價、營養狀況評價和咨詢指導。

做好科普及評價,滿足營養喂養需求

《指南》對評估服務進行了詳細解讀,在健康教育方面,由于養育人喂養知識缺乏、喂養方式不恰當易引發嬰幼兒營養不良,因此應針對0—3歲嬰幼兒養育人,開展營養喂養科普宣傳,講解知識、傳授技能。其中,0—6月齡嬰兒提倡純母乳喂養;6月齡后應建議在繼續母乳喂養基礎上添加輔食,每日給嬰幼兒添加輔食種類應不少于4類,且至少包含1種富鐵動物性食物、1種蔬菜和1種谷薯類食物,保障輔食的多樣化,保障每日必需營養素的攝入;24—36月齡幼兒已開始逐步適應成人食物和飲食習慣,均衡營養、規律就餐是嬰幼兒獲得全面充足的食物、促進消化吸收和建立良好飲食行為的重要保障。

在喂養行為評價方面,圍繞0—3歲期間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合理膳食、飲食行為培養等內容,應用《3歲以下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表》評價養育人喂養行為。重點詢問養育人各個關鍵月齡喂養情況,分析養育人存在的喂養問題,結合嬰幼兒生長發育情況,給予喂養行為評價。詢問養育人過去24小時喂養情況,以此反映每日喂養情形。由于嬰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服務提供者應根據嬰幼兒健康檢查、喂養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得出喂養行為評估結果。

在營養狀況評價方面,針對0—3歲嬰幼兒,應用《3歲以下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表》及相關評價方法和標準開展營養狀況評價,評估嬰幼兒是否存在貧血、低體重、生長遲緩、消瘦、超重、肥胖等異常情況或相關風險。

喂養行為評價及營養狀況評價完成后,將評價結果記錄在《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表》中,填寫嬰幼兒基本信息,形成3歲以下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檔案,做到一人一檔。結合嬰幼兒健康檢查、喂養行為評價及營養狀況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存在喂養行為問題的養育人,以及存在營養問題的嬰幼兒,給予針對性咨詢指導和干預。對于患有營養性疾病的嬰幼兒,必要時轉診至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其他專業醫療機構。

落實咨詢和指導,推廣正確喂養方式

在咨詢指導方面,《指南》提出,要進行喂養行為咨詢指導和營養狀況咨詢指導。

喂養行為咨詢指導可將嬰幼兒分為滿6月齡前、滿6月齡到滿24月齡、滿24月齡到滿36月齡,針對這些階段嬰幼兒喂養行為評價中發現的問題,給予養育人針對性咨詢指導。幫助養育人充分認識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合理膳食及飲食行為培養的重要性,了解自身在日常喂養中存在的問題,糾正錯誤喂養行為,建立正確喂養方式。

在營養狀況咨詢指導中,針對低體重、生長遲緩、消瘦等營養不良問題,指導養育人改變不良喂養行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導養育人及時監測嬰幼兒身長(身高)、體重等指標,開展自我評估,評價嬰幼兒營養狀況是否好轉。如仍無明顯改善,及時就醫。同時,了解嬰幼兒是否存在腹瀉、消化道畸形、內分泌及遺傳代謝性疾病,以及影響生長發育的其他慢性疾病。如存在上述疾病,應告知養育人會影響嬰幼兒營養狀況,并指導養育人盡快帶嬰幼兒接受治療。

針對超重肥胖,在及時糾正不良喂養行為的基礎上,重點強調均衡膳食,限制嬰幼兒攝入高糖、高鹽和高脂肪的加工食品以及含糖飲料。指導養育人監測嬰幼兒身長(身高)、體重、體質指數的增長趨勢和水平,根據身長(身高)、體重增長情況調整喂養量和飲食結構,鼓勵嬰幼兒進行適量的身體活動,如爬行、走路、跑步和玩耍,促進吃動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針對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強調缺鐵性貧血對嬰幼兒的危害,糾正養育人不良喂養行為,指導養育人每日為嬰幼兒添加富含鐵的動物性食物。同時,應了解是否存在導致嬰幼兒鐵缺乏的其他風險因素。如雙胎、早產等造成嬰幼兒從母體獲得鐵儲備不足的情況,胃腸疾病、牛奶蛋白過敏等影響鐵吸收的情況。告知養育人缺鐵性貧血的嬰幼兒需規范接受鐵劑治療和隨訪,嬰幼兒經2次治療隨訪無明顯改善時,應及時轉診。

(孫茜)

詳見《中國食品報》(2024年12月23日3版)

排版、美編:蘇怡(實習)

審核:歐陽美華



相關推薦
中國青年報 評論數:0 2018-08-08
中青網 評論數:0 2018-09-05
全國婦聯 評論數:0 2021-11-01
文章點評
false
Copyright 2010-2020 Powered by yuerzaixian.com,育兒在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5047120號-2
合作電話:15201676951 QQ:582305286